来源/大江湖解局(ID:ZhiChangDJH)
在中国,“专家”这个名词,早就被专家这个群体玩坏了。专家如今已经成了贬义词,声名狼藉。
【资料图】
最近,专家群体再新增一员大将,爆出惊人语录。
在202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中,上交大金融学院陈教授说:中国的房贷金额,如果看总量,其实是远远低于我们居民家庭的存款。所以我们整体来看的话,其实中国并不存在房贷压力大的问题。我们居民家庭存款,大概是120多万亿;只是说可能背房贷的人,和拥有存款的人,可能不是同一拨人。
陈教授此言一出,立马在网络上炸开了锅,迅速顶上了热搜。
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网友们,纷纷指责专家不接地气,不说人话,只会标新立异吸眼球。
甚至有网友直接开骂:干部脱离群众,媒体大言不惭,专家双脚离地;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,是专家的智商,跟不上民众的觉醒速度。
其实,陈教授被骂,一点也不冤。因为陈教授没有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来思考房贷问题,也没有与背负房贷的群众共情。
当然了,能做到陈教授这个级别的专家,早就已经没有房贷,他是不可能体会到背负房贷者的压力和痛苦。
陈教授从居民家庭存款120万亿,远远超出中国房贷的总额,推导出中国并不存在房贷压力过大的结论;陈教授的这个推导逻辑,是从总体上来看问题,并不考虑个体的情况。
但房贷压力大不大,不是总体说了,而是个体说了算。
如果用陈教授的这个逻辑,中国很多的问题,都不存在了。
比如:
我们的失业率远小于50%,有工作的人远远超出没有工作的人,整体来看,我们不存在就业压力大的问题;只是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,不是同一拨人;
我们的出生率是正的,人口还是增长的。虽然有年轻人不愿结婚生孩子,但生孩子的年轻人还是比不生的年轻人多,整体来看,我们不存在生育率低的问题,只不过生孩子的人和不生孩子的人不是同一拨人;
我们的居民总财富达到了687万亿,户均资产达到了134万元,整体来看,我们不存在收入低和贫穷的问题;只是有钱的人和没有钱的人,不是同一拨人。
只要用上陈教授的强大的逻辑,我们突然发现,现在所有的社会问题,包括失业、生育、脱贫等老大难民生问题,全部迎刃而解,根本不废吹灰之力。
但问题是,该找不到工作的人还是没工作,不愿生孩子的人还是不生孩子,没钱的人还是没钱,他们不会因为整体没问题,而发生任何改变。
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鸵鸟思维,遇到危险的时候,把头埋到地里,假装看不见;只要看不见,或者选择性忽略,就可以假装没问题,也就可以不解决问题。
以前是解决不了问题,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;现在解决不了问题,就从整体上假装没有问题。现在专家解决问题的能力,又更上一层楼了。
当然,期望中国专家来解决问题,简直是天方夜谭,因为中国专家解决问题的能力,一直让人堪忧。
比如:
为了解决有人没工作的问题,有专家就说要征收失业税,不工作就交钱,就都找工作了。
还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,有专家就建议采用灵活就业的方式,一人同时打几份工,不仅解决就业问题,还能发家致富,解决贫穷问题。
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,黄教授建议征收10倍燃油税,让油价涨到23元每升,这样大家就不敢开车了,就可以完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,还能提升居住环境的质量。
对了,这个黄教授,曾经建议考虑“一夫多妻”制,以解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。
对于如何解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问题,有专家就建议:有私家车可以去拉活,闲置的房子可以租出去。
专家提的这个建议确实能增加收入,但是他没有告诉低收入人群,如何才能拥有私家车和闲置的房子。
诸如此类的专家建议,要么让人啼笑皆非,要么缺乏常识,要么根本不具有实操性,这样的专家还真不少,不胜枚举。
在这样的专家一次一次建议当中,丧失了他们的权威性和专业性,导致专家群体集体信用破产。
这些所谓的专家,在象牙塔里住久了,早已脱离社会现实,不了解现在的实际情况,但又不愿意深入底层调查研究,下不能为民发声,上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。
整天忙着发表雷人雷语,热衷参加各种年会、论坛,为一些金主昧着良心说骗底层百姓的鬼话。
更为可怕的是,他们拥有巨大的流量,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影响力,他们的言论,还能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,慢慢渗透,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。
这样的专家,想想都让人感到可怕。
对于这样的专家,我们普通人对他们的建议就是:别提建议!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