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AI成为偷懒神器
时间:2025-03-15 15:49:25来源:光明日报
 刚开学,我和学生聊天,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。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,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;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,C刊论文胜券在握;更有学生称精心研究了食材搭配,感觉距离成为大厨就差一间厨房。

  我听后打趣道:“你们咋年前都这么普通,年后却如此自信?”

  他们一本正经地回答:“老师,因为DeepSeek啊!”

  我赶紧问,除了假期的“进化”,开学后还打算用人工智能做什么?

  一位学生坦言:“老师,我觉得人工智能简直就是‘偷懒神器’。每次课后作业,我拍下题目一搜,最详尽的解析立马就出来了。再让AI一键生成答案,比自己认真分析做题的准确率还高,成绩也不会差。这么一来,我甚至觉得上课都不用听了。”

  我追问:“还能干点什么?”

  “能帮我写论文。我输入几个关键字和要求,论文就自动生成了,都不用我费劲写了。”另一位研究生回答。

  第三位学生说:“像我这种‘社恐’,可以不再与同门、老师交流了。通过AI,我完全可以获取想要的任何信息和资讯。”

  我说:“这三个‘偷懒’操作,对人工智能来说确实不难。但结果真的十全十美吗?”

  学生纷纷摇头,说:“这样偷懒,在期末考试成绩、真刀真枪研究时的茫然无措,就会变成回旋标正中我们的眉心。”

  确实,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与任务,不主动思考、探索,长此以往无疑会减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探索精神。不主动掌握知识,不会的题、不懂的理论终究还是不会。而一味接受AI的观点和答案,缺乏对信息的甄别、分析和质疑,势必会削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,用错误信息写论文交给导师批改,这更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。过度依赖AI交流和获取信息,减少学习过程中与教师、同学的互动交流,会大幅减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,不利于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,更影响了校园人际关系与学习氛围。

  那么,该如何正确使用AI?

  在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中,AI就恰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,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和超凡的威力,瞬间便能穿梭于天地之间,打破信息与应用的重重壁垒,让各种可能变成现实。然而,单纯驱使这风火轮般的AI朝着星辰大海一路狂飙,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。探索AI的价值与意义,更在于挖掘其为人类带来的深度洞察与多样化体验。正确的做法是,我们要把它稳稳踩在脚下,借助其强大动力,亲自奔赴远方,在探索征程中,亲身感受宇宙的广袤无垠与神秘深邃,让这段借助AI探索的旅程,真正成为拓展认知维度、丰富智慧图谱、积淀人生厚度的宝贵经历。

  对于大学生来说,构建AI认知框架并善用其技术效能,已成为数字化生存的核心素养。

  在大学学习阶段,探索海量新知识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。以前,学生在开展课前学习或实践任务时,由于无法随时随地获得老师指导,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。现在,有了AI这个“随身老师”,知识获取方式已被悄然重构——对学生关于新软件使用、模型搭建等方面的问题,它都能提供标准步骤与详细解释,帮助大家迅速掌握新知识、新技能。

  大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,而AI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。运用AI,学生可以对比分析教材、老师、同学的不同观点,经深入思考后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。再者,利用AI,学生能整合跨学科知识,丰富创作元素。比如有学生懂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案,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不透,便可借助AI进行专业融合,创新设计方案、丰富内容元素。学生还可以根据AI提供的思路和建议,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与探索,挖掘新内容、凝练新观点,使成果更加丰富立体。

  除了学习和创新,AI还能帮学生聚焦重点,提供实践创作和学术选题灵感。过去,检索、收集、整理文献内容会耗费学生大量时间与精力,现在借助AI工具,大家能快速对学术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,不仅帮助其理解文献核心内容、迅速总结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,还能通过多角度精准提问,帮助学生识别学科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与前沿问题,为自己的学术选题提供参考。

  笔者以为,针对目前的AI热潮,高校应打出一套全方位、多层次的AI智汇校园“组合拳”:开设AI相关课程,重视基础理论研究,邀请AI领域专家入校,讲解相关专业最前沿的知识。改革教学模式,将AI融入日常教学,如利用AI批改作业、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,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。打造AI创新平台,设立AI创新实验室,提供涵盖专业软件、高性能计算设备、数据资源库等科研资源,以及集项目孵化、成果展示、学术交流、校企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,鼓励师生开展AI相关研究与项目实践。通过举办AI主题竞赛,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;组织工作坊,让师生在实操中加深对AI的理解;开展阅读节、思辨大赛等活动,鼓励师生借助AI提升工作与学习效率,引导师生在快节奏的科技浪潮中,以慢节奏阅读思考、沉淀思想,实现思维的拓展与升华。

  诚然,AI具有快捷性和便利性的优势,但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,引导其认知自我、理解世界,实现知识的传承、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。因此,高校师生切不可因AI而催生“速成思维”,而应让学生在“慢积累”中打牢专业基础,在“深思考”中激活创新能力,在循序渐进中体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。唯如此,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从表层技能掌握到深层认知跃迁的教育目标——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。

标签:

最新
  • 别让AI成为偷懒神器

     刚开学,我和学生聊天,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。有学生说深入

  • 高墙内的“摆渡人”:以爱为光以威为盾的警花

    买彩纸、找教程、准备奖品,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看守所的女管教们组

  • 在哈萨克斯坦乡村感受“冬宰”文化

    隆冬时节,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的平均气温已降至零下10摄氏度。在

  • 2024中国黄山书会启幕 20余家海外华文书店齐聚安徽合肥

    中新网合肥11月15日电 (储玮玮)为期三天的2024中国黄山书会15日在

  • 南阳市宛城区法院:扫黑除恶不停歇,普法宣传进行时

    为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,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,营

  • 河南禹州:强化计量器具监管 护航中药材市场健康发展

    为了规范中药材市场经营秩序,保护消费者权益,近日,河南省禹州市

  • 400个精品菊花品种亮相2024年南京玄武湖菊花会

    金秋十月,秋意正浓,赏菊正当时。2024年南京玄武湖菊花会近日启幕

  • 新潮演绎刘三姐“圈粉”时下年轻人

    脚踩平衡车,山歌也摇滚,在彩调剧《新刘三姐》中,乡村电商、快递

  • 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加速 多方联手探路商业新生态

    车路云一体化进程再提速。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近

  • 国庆假期北京游客接待量、旅游总收入均创新高

    中新社北京10月7日电 (记者 徐婧)记者7日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

  • (经济观察)中国央行罕见同步降准降息 货币政策调控“上强度”

   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(记者 夏宾)尽管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已经

  • 环球观察:第四次中澳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

   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(记者 王恩博)据中国国家发改委27日消息,9

  • 自主研制!我国发布“全球首个”

    9月21日,第一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:全球首个百亿级遥

  • (聚焦中非合作)能源转型提速 中非共寻绿色优解_环球热头条

    中新社北京9月4日电 (尹倩芸)肯尼亚加里萨光伏电站,是东非最大的

  • 美好人居新视角 | 2024年“六零绿色建材日”主题活动在京启动

    每年的6月6日为六零绿色建材日,是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牵头,与行

  • 驻马店市驿城区雪松街道雪松社区:“爱心义诊 免费理发”点亮“幸福和谐星”

    为了提升辖区群众居住的幸福感,增强居民关爱身体健康的意识,近日,驻

  • 旅游
    • 部门合唱歌曲推荐 适合部门合唱的歌曲

    • 逐梦|她,是山东舰首位女航行值更官!

    • 科达利35亿定增落地 易方达、泉果、高盛等捧场,赵诣已加仓

    • 索尼ps5手柄充电方法